说明一个问题…
有些“人”真的开始急了。
说真的,都是普通人,就算躺平也是人家的一种生活方式。
要说一句原因是什么,那就是清朗行动;要问法律依据是什么,还没看到清晰的条款。
看个左右脑互搏的图:
说到这,不得不提,在《日本失去的三十年》一书中,可以发现直接失去的有楼市、股市、就业,长期失去的是科技转型。
日本政府做过了什么?银行坏账由政府兜底。就业方面,实行乡村振兴、学历扩招。
是什么支持走出来了?出海,海外赚到的钱不断回流本国,诞生了很多劳务派遣机构,低端行业转移到中国等新兴国家。2008 年以前使用汇率套利,从而导致日元贬值。2012 年之后实行量化宽松,具体有控制还债压力、增加社会福利支出、鼓励自由市场、帮扶企业、扩大就业人数。
根本原因是什么?经济框架没有变化,全球系统过度依赖房地产,产业系统过度依赖经联会。
经济复苏的代价是什么?一代人的人生——1970 年左右的婴儿潮。
日本年轻人选择了几条路,返乡、读研、考公,都不是什么好出路,当时日本最好的出路就是出国,90 年代正赶上美国硅谷互联网热潮,如果水平足够高能进入那个圈子分一杯羹,发展前景肯定要比留在国内强得多。
日本失去的 30 年并不能完全照抄,有以下几个差距:
- 人均 GDP 相隔几倍;
- 零售电商占比相隔几倍;
- 政治体制完全不同;
- 经济霸主美国打压程度不同;
- 最后: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;经济基础决定商业模式。
再看当下的环境是不是似曾相识?乡村振兴、学历扩招、劳务派遣…
一个人的命运,当然要靠自我奋斗,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。
有人总结了当代三大理论框架关系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