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一个社会现象……
很多人害怕失业。(包含打工、创业两个层面)
但我想说的是:如果我们在一个地方待不下去了,我们就换地方,不必将自己锁死。
现在的工作/商业环境和气候一样,变化多端。
听过一个说法:
不要抱着隐形铁饭碗的思想,因为这叫路径依赖,不要用农耕文明的思维,不要以为有块地就能一直种下去,这样会过于患得患失,所以需要切换成游牧文明思维,需要有转场意识。
假设一个公司能干 15 年,将来终归还是要走的,即便你不走,公司能活 15 年的可能性也不大,不如转变心态。
另外,需要去增长什么能力?首先得放弃什么都可以学、什么都可以选的心态,这个心态一旦有了,就像路径依赖一样,也是一个锁死的动作。你该去学什么,完全取决于你能够抓得着什么,能碰到啥学什么,家里边掌握什么样的资源,人脉,人际,都可以去看一看,但沉下心来仔细一想,我们够得着里面吗?大部分的选项跟我们有关系吗?有些东西伸手去够都够不着。说话也好,做事缜密也好,那些只是在完善你的社会化成熟度。不如提升个人投资直接指向,因为越往后,越需要我们不停地适应环境,不停地适应气候的变化。
说一个反常识的解决方案
建议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做一个有欲望的人。
因为很多人从小就被长辈教育,不要随便乱花钱,不要买多余的东西,没有用。
所以渐渐的变成了一个非常容易克制自己欲望的人。
好处是确实能省钱。
但有时候物极必反,慢慢变得彻底没有欲望,变成了一个失去目标的人,直到最后彻底丧失自己的执行力。
所以,年轻的时候要适当培养自己的欲望,有欲望,人才有行动力。
7.15 续更
人生是一场时间的游戏。
不要高估一次成功的意义,也不要低估一次失败的毁灭力。
你不是 100 个样本里的一个,你只有一次生命的实验。
工作和工作的切换,最多不过是,不同工种的转场;
打工和创业的切换,也只是,工作身份的转场;
创业和创业的切换,也可能是,不同行业、不同机遇的转场;
……
如果是功成名就,升官发财,人生的容错率很低;如果是安稳地活下去,容错率还是很高的,有人也许会反驳,这样活着有什么意义?活着就是活着,活着就是意义,不允许自己的人生出错,这样的人往往最容易自暴自弃。如果非要有什么意义,自己去探寻就是最大的意义。
与其碌碌无为,不如伺机兴风作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