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 岁以内的部分创业心路历程回顾…
TL;DR.
首先说结论:如果条件合适,真的有必要在 30 岁之前尝试一次容错范围内的创业!
分析
这里提到了 3 个条件,但其实远不止。
详细解释为:一个成本可接受的、操作难度系数够得上的、足够年轻的、可接受失败带来的所有影响的创业机会!
首先,需要明确的一个概念是:创业,不是头脑一热就可以开始的事,失败的概率还是挺高的,所以需要慎重其事。
哈佛商学院高级讲师 Shikhar Ghosh 的一项研究发现,这个数字可能接近75%。 创业公司“真实”的失败率可能在75%至90%之间。
条件合适
需要考察的东西很多,比如首当其冲的就是费用(按一年算,分摊到个人的)在不在承受范围内?但这仅仅只是其中的一环。
还有比如钱够了不一定人够,人够了不一定能力够,能力够不一定精力够得上…
以上都足够了不一定时运够得上,但这些不过是战术上的勤奋,更致命的是战略的布局,稍有不慎,即是一步错步步错!
这一点,丝毫不夸张,毕竟一个方向性的决策,往往需要 3-6 个月的沉没成本,才可能初见成效,更有甚者 1-2 年才初见成效。
如果多条决策同步执行,除了超长的时间沉默成本,还有超长的精力成本,为什么要计算精力成本?因为这个可是决定效率的。就像一个人不可能满精力状态下一天打多份兼职,哪怕是一个大公司想并线试运行多个决策,也是划分多个小组执行的。
这是一个多方位的挑战,需要全面分析局势,就像沙盘推演,否则,就是用自己多年/家人多年的积蓄给自己买教训。
沙盘推演,本指军事行动前,在沙盘上模拟作战方针、策略,以分析战略之利弊得失。后多用于对事情的未来发展、结果进行模拟评估,充分掌握事情的演变脉动,以达成预期目标。
30 岁之前
这个短语,只不过是我年龄刚好在这个范围内,所以用了这个定语。
更具体的说法是,创业是真的需要激情,抗压力,自驱力,前瞻性,回血力…
当年龄太大,有了各种生存压力、生活压力,可能有且只有一次机会创业,然后大概率陷入困境,所以反而趋向于选择相对稳定的工作。
如果创业者从心态上开始崩塌,其实已经算失败了,剩下的就是时间上的事了。
至于年轻的体力,这点其实不算关键性因素,至少在战略决策上,这是可以得到解决的,就像有人七八十岁了,仍然创业成功了,对此不细论述。
容错范围内
其实创业从一开始,就要做好最坏的打算,所谓容错范围内,就是包含已投资的、续投资的、刚性待投资的费用,这其中还不包含各种不可控成本。
简单来说就是,做好失去所投资的一切的心理准备,这包括投资这件事所花的钱、时间、精力、人脉…
听起来虽然残忍,但是事实。
一些观点/悟得
这个世界最负责的群体之一——创业者。(👍)
只有亲身经历了创业的艰辛、复杂和全局视角,才能真正理解打工其实是一种“性价比不错”的生活方式,同时也能更体谅打工者与管理者各自的立场与难处。(👍)
创业和打工的难度。创业难度远远大于打工,而不是仅仅大于。
创业最大的好处:看清这个世界的底层逻辑。创业的前提是商业,而商业是一套复杂且科学的独立学科。
今年其实也有创业机会在眼前,只不过经分析并不合适。在当前大环境下,试错过一次已窥得商业一隅,这已实属难得了。如果说以身入局是一种勇气,那么激流勇退也算是一种智慧。被老爸调侃没有去年的勇气,尽数解其惑,才明白我当下的想法。我用事实并调侃道,没有亏损并全身而退,这算不算非失败率中的10%~25%?反观当下时局,算不算老板层的淘汰赛?今天的老板,不是靠野蛮、胆子大活下去的,而是靠对趋势的认知、系统能力的建立、长期主义的耐心活下来。
突然想到关于的巴菲特一些语录:
关于投资:
- 投资的第一条原则:不要亏钱;第二条原则: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。
- 投资者真正需要具备的是正确评估所选择企业的能力。
- 能力圈的大小并不重要,清楚自己的能力圈边界才是至关重要的。
关于人生:
- 只要你没做太多的错事,一生中,你只需要做几件正确的事情。
- 最好的对抗通胀的办法就是投资你自己,你的钱会感受到通胀的压力,但你的才能不会。
最后,最重要的一点:在当前大环境下,普通人别轻易实体创业!!
rf.
5.2
- 顶级心态:无论干什么事,我都不会失败,因为我要么成功,要么学到东西,学会经验,对了就是成功,错了就是进步,我做什么都不会是白做。
- 暴风雨总会过去的,顺势而为。
5.3 韩剧《苦尽柑来遇见你》主演:IU、朴宝剑、文素利、朴解浚
继《请回答1988》后最高分的韩剧。
题材类型偏女性,细腻的演技,高级的镜头表达,神级的转场。
外婆在海里游,妈妈在地上走,女儿才能在天上飞。
前两代人的托举,才换来第三代的国外留学。
rf.
《顶流女星:年入300亿,苦尽甘来后》 :这篇澎湃的文章有 IU 的经历介绍。
5.4
船长谢幕!巴菲特卸任!
一个时代的结束,就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崛起!
巴菲特 94 岁告别秀:2025 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完整翻译版-Part 1/3
5.5
There’s a war going on. The war in your hea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