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聊所见变化…
由于近几年均未能赶上置办年货等热闹活动,就只聊聊这几年所见部分。
拜年习俗的淡化
沉浸式地感受网传的新式过年。
从发电子祝福语录、发电子红包,到仅发朋友圈拜年动态/视频、仅线下拜访。沉浸式感受过之后,可以得到反馈,部分人不再流于可有可无的网络形式,毕竟,过年最重要的意义还是「聚」字为首,线下面对面的交流也更有意义。
语言污染
不针对个人,针对整个趋势现象。有些字,平时从不出现,拗口难读也用不上,甚至输入法都难打出来,但隔一段时间总会出来蹦跶几个,简直如挖出史前病毒般的灾难。如:龙行龘龘(dá)、前程朤朤(lǎng)、生活䲜䲜(yè)、百业骎骎(qīn)、财运㵘㵘(màn)…
回想起来,自己曾经也确实助长过这种灾难,深思这些年,每当遇到这种字,更多的其实是困扰,今后定当尽力避免。
上世纪八十年代,中国社会语言学之父陈原就在《语言与社会生活》中说,“如果在日常生活中,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,充斥着许多看起来很正确,但实际上已不传达任何有效信息的语言,那么语言有什么用呢?这是我们经历到的一种污染灾难。”
当你看到某个美好事物时,你已经不会用很精确美好的文字来描述,映入头脑中的词往往是:卧槽,这谁顶得住啊。对于美景,千篇一律的文案是:一辈子总要去一次的某地。这就是为什么短视频让人越看越蠢的重要原因。
仰望烟花的权利
不知从何时起,一刀切地不允许燃放烟花,到现在奋力争取到的限制区域/限制时间内燃放烟花,冠冕堂皇限制的东西太多,而且还有理由,不准烧煤,不准不叠被子,不准在店门口贴广告…
很多人辛苦了一年,没有时间看音乐会、脱口秀、非遗演出…而烟花绽放,就是他们最期待的晚会。
放烟花,为的不是一时的绚丽,还是一个热闹,一个希望,那是劳碌一年的拥抱,那是枯燥生活里的光。
如果不喜欢烟花,可以换成任何其他喜欢的事物,不局限于烟花,也不仅于过年。
但愿在新的一年里,我们能辟邪纳福,稳中更进!